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a-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天美传媒精品一区-国产精品情侣久久婷婷文字

您好,歡迎訪問福建省中禹水利水電工程有限公司!?

咨詢熱線:0598-3655109

企業動態 NEWS

電話:0598-3655109

傳真:0598-3650370

郵箱:fjzy108@163.com

地址:福建省永安市新安路599號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動態 > 行業資訊

福建省水文監測改革實施方案

來源: 發布時間:2018-09-30 次瀏覽

水文是一切涉水事務管理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我省水文事業經過近80年的發展,已積累了長系列的水文資料,在歷年的防汛抗旱減災、水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水工程建設管理等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水利部關于深化水文監測改革的指導意見》精神,為進一步提升水文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水平,強化水文監測能力和服務能力,加快推進福建省水文監測改革工作科學有序發展,結合福建水文監測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改革的目的

1.改變現有的水文監測運行管理模式

實施水文監測改革,改變現有以駐測為主、各水文測站獨立運行管理的監測模式,通過劃分水文測區和建立勘測隊,將測區內的人員集中在勘測隊,形成駐巡結合、巡測為主的監測模式,并對測區內的水文站點實施統一管理,達到減少駐站人數、改善基層職工生活條件、提升水文服務能力,充分調動基層工作人員積極性的目的。

2.提升水文監測的自動化水平

當前,我省水文監測自動化水平較低,通過水文監測改革,加大技術革新力度,推進流量、含沙量、蒸發等項目的自動監測新儀器設備使用,提升降水量、水位等項目自動監測的可靠性和測驗精度,加快我省水文監測自動化建設。

3.拓展水文服務內容和范圍

通過將基層技術人員集中在勘測隊,形成合力,充分發揮水文專業技術力量,打造基層水文服務平臺,積極拓展水文服務,為防汛減災、水資源保護、河長制、生態文明建設等工作提供全面技術支撐,真正實現“大水文”發展理念。

二、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重要

水文監測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水文監測改革是落實中央提出的節水優先、系統治理、空間均衡、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的要求,是踐行“大水文”發展理念的重要措施,是促使福建水文事業科學、健康、協調、持續發展的需要。實施水文監測改革,整合基層技術力量、加快推進水文監測自動化、打造地方水文服務平臺,全面提升水文監測能力,拓展水文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對于做好新形勢下的防汛抗旱、河長制、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和水生態文明建設等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二)必要性

2018年,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站點已開始投入運行,全省共增加水文、水位站206個,是原有站點數的2.7倍,如按原有駐測的方式約需增加356人。同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深化水利改革對水文監測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水文監測任務將更重、監測范圍將更廣、監測內容將更多。在無法大幅度增加人員編制的情況下,現有水文監測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水文自身業務發展的要求。因此,通過大力推進水文監測改革,轉變傳統水文監測管理模式,采用駐巡結合,以巡測、遙測、自動監測為主的水文監測運行模式,在加快水文現代化建設的同時,也能有效減少用人數量,較好地解決人員短缺的問題,有利于拓寬水文發展空間,實現我省水文事業的科學發展。

、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根據十九大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的精神,緊密圍繞水利中心工作,全面貫徹落實“大水文”發展戰略,堅持以現代化為導向,以科技創新和新技術應用為手段,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水文監測方式改革為主要內容,全面提升水文監測能力和服務水平。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的原則

水文監測改革既要立足我省水文現實,著眼大局,又要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勇于改革創新;既要繼承傳統水文監測管理好的做法,又要積極汲取和借鑒其他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監測方式,實現基層水文監測和管理跨越式發展。

2.堅持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

根據我省近遠期水文發展的需要,統一規劃、合理劃分全省水文測區、編制《巡測方案》,制定全省水文監測能力建設和人員配置方案。同時,實施試點先行,先在各地區選擇一個條件較成熟的測區開展試點工作,再通過總結經驗,逐步推進全省水文監測改革工作。

3.堅持現代化建設為導向的原則

堅持以現代化為導向,優化水文監測方式,提升水文管理水平。開展水文監測新技術研究與開發,推廣應用水文監測新技術、新設備,提高水文監測自動化、信息化水平,促進水文信息資源共享,不斷提高水文監測質量。

4.堅持以人為本因需制宜的原則

既要結合省水文監測工作的現狀,充分考慮滿足水文事業發展,提升水文服務能力和拓展水文服務領域的需要;同時,也要充分考慮改善基層水文職工工作、生活條件,穩定職工隊伍,增強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需要,促進省水文監測事業健康發展。

5.堅持監測與服務并重的原則

通過水文監測改革,提升水文監測和測報水平,增強基層水文的服務能力,更好防汛抗旱、河長制、水資源管理水利中心工作,實現水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的轉變。

、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現狀

1.站網情況

2018年,我省水文系統管各類水文監測站點共1395個。其中,水文站139個,水位站161個,雨量站388個,省控水質監測斷面(點)674個,地下水站25,水生態站8個。

目前,我省水文、水位監測站點可分為二類,一類是國家基本站99個,國家基本站包含國家重要站和一般站,其中,國家重要站包括水文站23個,一般站包括水文站33個、水位站點43個;另一類是專用站,主要是中小河流新建站點共201個,其中,水文站83個、水位站118個,站點信息見附表1~附表5。

2.人員及監測管理情況

福建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現有職工編制總數521人,其中,參公人員編制509人,事業人員編制12人;2018年實有在編人員501人,在基層水文測站工作的有233人。為滿足水文監測要求,全省現聘用各類委托觀測員502人,其中雨量觀測員367人,水位觀測員100人,其他觀測員35人。

2018年,中小河流水文監測站點投入運行,為滿足開展監測工作的需要,部分工作是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開展,全省共新增各類水文監測人員264人。

目前,全省在基層水文工作的各類監測人員共999人。

3.監測管理方式

我省目前實行省局、分局和水文測站三級管理模式,省局和分局為獨立法人,水文要素的監測工作主要依靠水文站完成。其中,國家基本站點的運行模式為各水文、水位站主要由正式在編人員常年固定駐站監測,雨量站委托當地人員觀測;專用站點主要通過購買第三方技術服務,以少數駐站、多數巡測方式開展監測工作,并由正式在編人員負責水文監測監督、質量控制和水文資料整匯編工作。

(二)存在問題

1.監測體系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近年來,防汛抗旱減災、推行“河長制”、水資源優化配置、水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都對水文服務在數量和質量上提出了更高更細的要求,而現有的水文監測體系人員分散、效率低下,已經難以滿足日益增強的水文社會服務需求。

2.水文監測手段還比較落后

當前,人類活動對水文監測影響日益嚴重,我省有半以上的水文站受到工程建設引起的變動回水、采砂造成的河道刷深以及潮水上溯頂托等影響,導致許多站點水位流量關系紊亂,水文監測和資料整編難度逐年加大。同時,目前我省水文監測裝備和技術水平相對落后,水文監測自動化水平較低,無法滿足河流環境日益復雜的水文監測需求。

3.水文監測人員嚴重不足

本世紀初,我省南平、三明、寧德等部分分局基層水文測站就已經出現技術人員不足的現象。2018年,隨著中小河流水文監測站點投入運行,水文監測站點數量大幅增加,需開展監測的水文、水位站是2017年的2.7倍,水文監測任務的急劇增加與水文監測人員不足的矛盾凸顯。

4.水文監測站點建設和運行維護經費不足

近年來,隨著山洪災害監測系統、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防汛抗旱指揮系統等項目的建設,各類水文監測站點的運行維護、儀器設備的檢定檢修以及水文測報系統所需費用不斷增加,但省級財政撥付給全省水文系統的運行維護費用并未增加。尤其是水文站網缺乏固定的專項技改經費,無法按需要及時對站網進行升級改造。2018年,省級財政撥付1200萬元作為中小河流站點水文監測運行管理經費,在實際運行中也無法滿足按《水文監測規范》開展所有監測任務的需要。

5.水文監測安全生產保障性不足

因為水文監測工作的特殊性,水文測站大多臨水建設,洪水來臨時,基層水文監測人員經常需要在危險的境里搶測數據;部分站點地處偏僻,水文監測設施建設標準不高,設施設備的安全保障性偏低,受到雷電、強風等惡劣氣候影響時經常出現故障和損毀。

、改革目標

(一)到2020年的目標

大力推進水文新儀器研究和應用,實現降水量、水位、蒸發等要素的監測自動化,在30%以上的國家基本水文監測站點實現流量自動監測,建設4個無人值守遠程智能控制的自動監測試點水文站;積極推進水文監測改革,在條件成熟的區域實施巡測為主的監測模式,力爭30%以上的測區完成水文監測改革;開發水文站網綜合管理平臺和自動整編軟件,實現水文監測信息在線管理和國家基本站點的水文資料在線即時整編。

2025年的目標

建成先進實用的水文監測自動化系統,實現全部水文要素的自動監測;建成集約高效的水文監測運行管理體系,在全省實行駐巡結合、巡測為主的水文監測新模式,實現所有水文站點資料在線即時整編;大力推進水文人才隊伍建設,建成由水文專業技術隊伍、行業水文業務隊伍和社會人才資源組成的新時期水文工作隊伍。全面推行安全網格化管理,確保水文監測的安全運行。

、改革的主要任務

(一)確定測驗分區

1.劃分測區的目的

測驗分區(簡稱“測區”),就是結合流域、行政區劃以及水文監測站點分布,將全省劃分為多個水文監測區。依托已建的巡測基地或城區水文站,在每個測區建立一個勘測隊,將主要技術力量集中在勘測隊,對測區內的其他水文站點實施巡測。測區勘測隊負責區內所屬各類水文監測站點的監測管理,實現單站管理向多站集中管理轉變,從駐站監測向駐測、巡測、遙測和購買社會服務相結合的轉變。

2.測區劃分的原則

滿足統一管理的要求

測區的技術力量和裝備應與監測任務相適應,應能滿足測區內水文常規監測、應急監測、報汛和水文服務的要求。

滿足區域水文服務的要求

測區的劃分應充分考慮區域水文服務的需要,應能滿足區域內防汛指揮、水資源管理、生態保護等需要。

滿足交通便利的要求

充分考慮現有交通條件,勘測隊到達巡測站點的行車時間原則上不超過1小時,以確保巡測和應急監測的及時可靠。

滿足工作生活便利的要求

勘測隊的選址,在滿足水文巡測要求的情況下,應盡量選擇縣城或主要集鎮,應能有效地改善基層職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3.測區劃分成果

根據以上原則和目前水文站點分布情況,共在全省劃分46個測區。其中福州6個、廈門1個、寧德4個、莆田2個、泉州4個、漳州5個、龍巖6個、三明8個、南平10個。測區劃分成果見1、附圖1。

6-1 測區劃分情況表

序號

市局

測區

數量

測區

序號

測區

名稱

測區

管理單位

對接縣(區)

政府

管理站點

1

福州水文分局

6

1

閩清

福州水文第一勘測隊

閩清縣

水文站1個、水位站1個、雨量站8個、其他

2

閩侯

福州水文第二勘測隊

閩侯縣

水文站2個、水位站1個、雨量站2個、其他

3

市區

福州水文第三勘測隊

晉安區、鼓樓區、臺江區、倉山區、馬尾區

水文站2個、水位站5個、雨量站3個、其他

4

永泰

福州水文第四勘測隊

永泰縣

水文站3個、水位站5個、雨量站10個、其他

5

連江

福州水文第五勘測隊

羅源縣、連江縣

水文站2個、水位站5個、雨量站3個、其他

6

福清

福州水文第六勘測隊

福清市、長樂市

水文站1個、水位站4個、雨量站2個、其他

2

廈門水文分局

1

1

廈門

廈門水文勘測隊

同安、集美、

翔安、海滄、

湖里、思明區

水文站3個、水位站2個、雨量站24個、其他

3

寧德水文分局

4

1

福安

寧德水文第一勘測隊

福安市、壽寧、

柘榮、周寧縣

水文站5個、水位站10個、雨量站19個、其他

2

蕉城

寧德水文第二勘測隊

蕉城區

水文站3個、水位站3個、雨量站4個、其他

3

霞浦

寧德水文第三勘測隊

霞浦縣、福鼎市

水文站4個、水位站3個、雨量站11個、其他

4

屏南

寧德水文第四勘測隊

屏南、古田縣

水文站4個、水位站4個、雨量站13個、其他

4

莆田水文分局

2

1

仙游

莆田水文第一勘測隊

仙游縣

水文站3個、水位站2個、雨量站7個、其他

2

市區

莆田水文第二勘測隊

涵江、城廂

荔城、秀嶼區

水文站3個、水位站4個、雨量站24個、其他

5

泉州水文分局

4

1

南安

泉州水文第一勘測隊

南安、晉江

石獅市

水文站4個、水位站5個、雨量站14個、其他

2

安溪

泉州水文第二勘測隊

安溪縣

水文站3個、水位站3個、雨量站9個、其他

3

德化

泉州水文第三勘測隊

德化、永春縣

水文站4個、水位站3個、雨量站16個、其他

4

市區

泉州水文第四勘測隊

惠安縣、鯉城

洛江、豐澤、

泉港區

水文站1個、水位站4個、雨量站2個、其他

6-1 測區劃分情況表

序號

市局

測區

數量

測區

序號

測區

名稱

測區

管理單位

對接縣(區)

政府

管理站點

6

漳州水文分局

5

1

薌城

漳州水文第一勘測隊

薌城、龍文區、

南靖縣

水文站3個、水位站3個、雨量站5個、其他

2

浦南

漳州水文第二勘測隊

長泰、華安縣、

龍海市

水文站2個、水位站5個、雨量站9個、其他

3

平和

漳州水文第三勘測隊

平和縣

水文站3個、水位站2個、雨量站8個、其他

4

漳浦

漳州水文第四勘測隊

漳浦縣

水文站2個、水位站3個、雨量站5個、其他

5

詔安

漳州水文第五勘測隊

詔安、云霄、

東山縣

水文站2個、水位站2個、雨量站7個、其他

7

龍巖水文分局

6

1

連城

龍巖水文第一勘測隊

連城縣

水文站2個、水位站2個、雨量站8個、其他

2

長汀

龍巖水文第二勘測隊

長汀縣

水文站3個、水位站5個、雨量站10個、其他

3

上杭

龍巖水文第三勘測隊

上杭、武平縣

水文站4個、水位站7個、雨量站12個、其他

4

永定

龍巖水文第四勘測隊

永定區

水文站3個、水位站1個、雨量站5個、其他

5

新羅

龍巖水文第五勘測隊

新羅區

水文站2個、水位站5個、雨量站11個、其他

6

漳平

龍巖水文第六勘測隊

漳平市

水文站3個、水位站6個、雨量站7個、其他

8

三明水文分局

8

1

將樂

三明水文第一勘測隊

將樂縣

水文站2個、水位站2個、雨量站3個、其他

2

建寧

三明水文第二勘測隊

建寧、泰寧

水文站5個、水位站5個、雨量站9個、其他

3

尤溪

三明水文第三勘測隊

尤溪縣

水文站2個、水位站4個、雨量站5個、其他

4

大田

三明水文第四勘測隊

大田縣

水文站2個、水位站3個、雨量站5個、其他

5

沙縣

三明水文第五勘測隊

沙縣

水文站3個、水位站1個、雨量站7個、其他

6

梅列

三明水文第六勘測隊

梅列、三元區、

明溪縣

水文站3個、水位站6個、雨量站7個、其他

7

永安

三明水文第七勘測隊

永安市

水文站5個、水位站3個、雨量站7個、其他

8

寧化

三明水文第八勘測隊

寧化、清流

水文站6個、水位站5個、雨量站9個、其他

6-1 測區劃分情況表

序號

市局

測區

數量

測區

序號

測區

名稱

測區

管理單位

對接縣(區)

政府

管理站點

9

南平水文分局

10

1

延平

南平水文第一勘測隊

延平區

水文站3個、水位站4個、雨量站9個、其他

2

建甌

南平水文第二勘測隊

建甌市

水文站4個、水位站3個、雨量站6個、其他

3

建陽

南平水文第三勘測隊

建陽區

水文站4個、水位站2個、雨量站5個、其他

4

武夷山

南平水文第四勘測隊

武夷山市

水文站4個、水位站3個、雨量站14個、其他

5

浦城

南平水文第五勘測隊

浦城縣

水文站4個、水位站5個、雨量站18個、其他

6

松溪

南平水文第六勘測隊

松溪縣

水文站2個、水位站1個、雨量站5個、其他

7

政和

南平水文第七勘測隊

政和縣

水文站4個、水位站1個、雨量站6個、其他

8

順昌

南平水文第八勘測隊

順昌縣

水文站3個、水位站2個、雨量站4個、其他

9

邵武

南平水文第九勘測隊

邵武市

水文站3個、水位站3個、雨量站6個、其他

10

光澤

南平水文第十勘測隊

光澤縣

水文站3個、水位站3個、雨量站6個、其他

4.測區管理機構

在各測區成立勘測隊,做為測區水文管理機構,實行省局、分局、測區勘測隊和水文測站的四級管理模式。測區勘測隊承擔以下職責:

根據水文分局下達的年度工作任務,編制測區年度工作計劃、測驗方案等并組織實施;

負責測區水文站的運行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對各監測點開展日常巡查,對設施設備進行校核、維護、維修,確保正常穩定運行;

按分局要求,負責測區所有水文監測站點的水文情報預報工作;

負責測區職工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培訓;

負責為測區地方政府提供全方位水文技術支撐服務;

上級部門安排的其他工作職責。

編制巡測方案,開展巡測試點工作

1.各水文分局對現有水文測站進行分類分級,開展單站特性分析各監測要素單值化分析,結合水資源管理、水土保持監測、河長制等的需求綜合確定各水文測站監測方案。

2.各水文分局根據測區劃分情況,按照《水文巡測規范》要求,以測區為單位編制《巡測方案》,明確各測區管理方式、監測要素的測報方、人員配備、設施設備配備、資料整編要求。

3.《巡測方案》省水文局審批后實施,作為測區巡測技術指導文件。

4.2018年,各水文分局選擇一個測區先行編制《巡測方案》,并按方案開展巡測試點工作。其他測區《巡測方案》在2019年內全部編制完成。

監測自動化建設

1.監測自動化建設的目標

按照先進實用、簡便可靠、準確高效的原則,加強水文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加快推進流量、蒸發、泥沙自動監測和遠程遙控技術的使用,進一步提升水文監測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加快實現水文監測自動化和信息化,形成站網合理、技術先進、管理規范、運行穩定、信息及時、預報準確、服務全面的水文現代化服務和管理運行體系。

2.建設內容

降水量自動監測雙備份。2020年前,對尚未開展降水量自動監測雙備份的538個降水量監測站點實施自動監測雙備份改造。

蒸發自動監測。2020年前,對30個蒸發監測站點實施蒸發自動監測改造。

水位自動監測雙備份。2023年前,對300個水位監測站點實施水位視頻自動監測系統改造,做為水位自動監測備份手段。

流量自動監測:2025年前,對尚未開展流量自動監測的101個水文監測站點實施流量自動監測改造。

泥沙自動監測:2025年前,建設固定式泥沙在線監測系統27套、掛載式纜道自動測沙系統27套、配備便攜式測沙儀18套。

建設安全監控系統:2025年前,完成全省300個水文、水位站、388個降水量監測站視頻安全監控系統建設。

建立站網信息管理平臺。2019年前,建立測站基礎數據庫,實現監測信息集中化、業務分解化、處理智能化;強化水文監測站網業務管理,實現水文測站監測業務的省、市、測區勘測隊、水文測站分級管理。

建立水文資料在線即時整編系統。2020年前,建設水文資料在線即時整編系統,實現資料收集、預處理/糾錯、分析計算、月報輸出、成果檢查等全過程自動化,實現水文資料整匯編自動化。

(9)水文測站規范化建設。通過基礎設施、規章制度、資料檔案、人才隊伍、管理機制、水文文化六個方面的建設,建立一套科學、規范基層水文測站運行管理體系,提升測站科學管理水平,提高水文監測和水文資料整編質量。2018年前完成規范化建設試點工作,2020年完成全省水文測站規范化建設工作。

(四)創新運行管理方式

改革現有各水文測站長期固守駐站、獨立運行的監測方式,建立“駐巡結合、巡測為主、應急補充”的運行管理模式。

1.人員集中辦公。通過建立水文測區,將測區內所屬的測站人員集中到測區勘測隊統一辦公,對測區內的水文站點實施統一監測和管理,完成日常巡測、觀測數據的計算分析、水情報訊、水文資料整編等工作。

2.降水量、水位、蒸發站點。采用“有人看、定期巡查”的運行模式,全部實行自動監測,不派人駐站,僅在當地聘用看護人員看管水文監測設施設備,由勘測隊定期派人對儀器設備進行巡檢維護。

3.水文站點。對23個國家重要站實行“汛駐枯巡、應急補充”的運行模式,汛期有少量人員駐站,發生洪水時,由勘測隊派技術隊伍協助工作;非汛期時,聘用當地人員看護,勘測隊按規范要求派技術隊伍實施巡測。對其他水文站,實現“有人看護、定期巡測”,不派人駐站,僅在當地聘用看護人員,由勘測隊按規范要求定期派人實施巡測。

4. 監測成果控制。建設站網信息管理平臺,省局、分局和測區勘測隊均能通過該平臺,對所有水文監測站點監測任務和監測成果進行實時跟蹤和監督。

5.數據共享。逐步實現與水土保持監測等相關監測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

(五)資料整編改革

改革水文資料整匯編方式,將傳統的第二年集中整編轉變為即時整編,強化在站“隨測、隨算、隨計算、隨分析”工作,實現測站日清、分局月結,次年一月完成全省整匯編工作。

1.2018年,啟動水文資料整編改革,制定水文資料整編改革實施方案,建立水文資料整編日清月結制度,2018年的水文資料整匯編工作在2019年1月完成。

2.2020年前,完成水文資料在線即時整編軟件開發并投入應用,實現水文資料在線即時整編。

3.逐步將中小河流水文站點的監測成果納入全省的水文資料整編,2019年,將中小河流站點的降水量、水位等項目的監測成果納入整編范圍;2020年,將中小河流站點的所有監測成果納入資料整編范圍。

、人力資源配置

(一)改革前人力資源測算

福建省水文局原有國家基本水文站56個、水位站43個,現有基層水文測站工作人員233,聘用委托觀測員502人。2018年,新增中小河流水文監測站點水文站83個、水位站118個,若按原有監測方式,需增加基層水文測站工作人員356人,增加委托觀測員246人。

)改革后人力資源測算

通過水文監測改革,按新的運行管理模式和各測區的工作量,人員配置測算標準如下:

1.國家基本站:測區內一個國家重要站每站按5(含駐站與巡測人員)測算,一般站中,水文站每站按4人測算,水位站按1人測算、并配備看護人員1人。

2.專用水文站網:測區內每個中心水文站每站按2人測算,并配備看護人員1人;巡測水文站每站按1人測算,并配備看護人員1人;水位站配備看護人員1人。

3.雨量站:配備看護人員1人;實現降水自動監測雙備份之后,3個雨量站配備看護人員1人。

4.測算結果:經測算,在實施水文監測改革后,全省共需駐站和巡測人員430人,比現狀增加197人;此外,隨著降水量、水位自動監測的可靠性提高,逐步減少現有聘用的502位委托觀測員,轉變為配備看護人員633人。

(三)人力資源解決方案

根據目前實際情況,難以通過增加在職人員編制解決人員短缺問題,因此,主要通過三種途徑解決人員短缺問題一是通過水文監測改革,將原有人力資源集中利用,參與新增各類站點的運行維護工作;二是采取勞務外包的方式,從社會上招聘、補充技術人員,從事站點看護等技術要求較低的工作;三是采用技術服務外包方式,將降水量、水位自動監測設施設備的維護工作、以及部分專用站點的水文監測等工作委托給社會化專業服務公司,以減輕人員工作負擔。

、經費概算

1.概算定額

根據水利部《水文業務經費定額標準(2017版)》測算各類水文站運行維護費用,具體見表8-1 :

8-1 各類水文站點運行維護費定額標準 單位:萬元/年

站點類別

監測方式

定額標準

國家重要水文站

駐測

42.8

一般水文站

駐測

21.4

巡測

14.3

水位站

自動監測

3.9

降水量站

自動監測

0.6

地下水站

自動監測

3.0

另外,以勞務外包或購買社會化服務方式,每個駐站人員經費按7.0萬元/年、看護人員經費按1.8萬元/年測算。

2.運行經費概算

根據上述方案,如按傳統方式運行,全省水文系統共需運行維護經費9848萬元(不含編內人員工資)。實施水文監測改革后,平均每年運行維護經費為5502萬元(不含編內人員工資),比傳統方式每年節約經費4346萬元。具體見表8-2:

8-2 福建省水文系統人員及運行經費測算表 單位:萬元/年

序號

項目

人員

經費

運行維

護經費

小計

1

按傳統方式需要經費

5879

3969

9848

2

實施改革后需要經費

2252

3250

5502

3

節約經費

3627

719

4346

3.監測自動化建設經費概算

根據我省水文站網現狀,要實現水文監測自動化,約需投入專項改造經費11091萬元,各項目投資情況見表8-3 :

8-3 水文監測改革建設項目投資預算表

序號

項目

建設數量

投資

(個/套)

(萬元)

1

降水量站點自動監測雙備份

538

1614

2

降水量、水位站點通訊改造

988

988

3

水位站點視頻自動監測

300

1500

4

流量自動監測系統

101

4040

5

固定式泥沙在線監測系統

27

675

6

掛載式自動測沙系統

27

810

7

便攜式測沙儀

18

360

8

自動蒸發監測系統

30

210

9

視頻安全監控系統

688

344

10

站網信息在線管理平臺

1

350

11

測站在線整編平臺

1

200

合計

 

11091

4.分年度投資計劃

根據本實施方案確定的水文監測改革任務,2018年至2025年,需改造費11091萬元,年最大運行費5500萬元。其中,2019年需改造費703萬元,運行費3900萬元,共4603萬元;2020年需改造費2214萬元,運行費4600萬元,共6814萬元;2021年需改造費985萬元,運行費5500萬元,共6485萬元;2022年需改造費985萬元,運行費5500萬元,共6485萬元;2023年需改造費1650萬元,運行費5500萬元,共7150萬元;2024年需改造費1950萬元,運行費5500萬元,共7450萬元;2025年需改造費2382萬元,運行費5500萬元,共7882萬元。分年度投資計劃見表8-4,分年度改造內容見附表1~附表5。

8-4 分年度投資計劃表 單位:萬元

實施

年份

實施內容

計劃

建設投入

運行

經費

合計

經費

1

2018

完成水文監測改革方案的編制

/

2391

各分局均開展一個水文巡測試點

/

建成16個自動蒸發監測站點

112

建成1個流量自動監測站點

40

初步建成水文站網信息管理平臺

70

水文測站規劃化建設試點

/

小 計

222

2391

2613

2

2019

建成5個水位視頻自動采集站

25

3900

建成5個流量自動監測站點

200

建成14個自動蒸發監測站

98

建成水文站網信息管理平臺

280

初步開展在線整編平臺研發工作

100

小 計

703

3900

4603

3

2020

建成20個水位視頻自動采集站

100

4600

建成10個流量自動監測站點

400

建成水文資料在線即時整編平臺

100

538個降水量站點自動監測雙備份

1614

水文測站規劃化建設

/

小 計

2214

4600

6814

4

2021

建成55個水位視頻自動采集站

275

5500

建成17個流量自動監測站點

680

60個水位監測視頻安全監控系統

30

小 計

985

5500

6485

5

2022

建成55個水位視頻自動采集站

275

5500

建成17個流量自動監測站點

680

60個水位監測視頻安全監控系統

30

小 計

985

5500

6485

6

2023

建成55個水位視頻自動采集站

275

5500

建成17個流量自動監測站點

680

60個水位監測視頻安全監控系統

30

建成9套固定式泥沙在線監測系統

225

建成9套掛載式自動測沙系統

270

配備6套便攜式測沙儀

120

100個雨量監測視頻安全監控系統

50

小 計

1650

5500

7150

續表8-4 分年度投資計劃表 單位:萬元

實施

年份

實施內容

計劃

建設投入

運行

經費

合計

經費

7

2024

建成55個水位視頻自動采集站

275

5500

建成17個流量自動監測站點

680

60個水位監測視頻安全監控系統

30

建成9套固定式泥沙在線監測系統

225

建成9套掛載式自動測沙系統

270

配備6套便攜式測沙儀

120

100個雨量監測視頻安全監控系統

50

300個水位站點通訊改造

300

小 計

1950

5500

7450

8

2025

建成55個水位視頻自動采集站

275

5500

建成17個流量自動監測站點

680

60個水位監測視頻安全監控系統

30

建成9套固定式泥沙在線監測系統

225

建成9套掛載式自動測沙系統

270

配備6套便攜式測沙儀

120

188個雨量監測視頻安全監控系統

94

688個降水量站點通訊改造

688

小 計

2382

5500

7882

合 計

11091

、效益評價

(一)社會效益

1.提升水文監測能力,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

通過水文監測改革,實現從傳統水文監測方式向現代水文監測方式的轉變,實施駐站人員集中化管理、駐巡結合和購買社會服務相結合的監測和管理體制,可達到合理配置監測資源,增強基層測站生產力,拓寬監測內容,提高水文監測自動化水平的目的,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提供更多、更準、更及時的水文信息。

2.增強水文服務能力,拓寬基層水文發展空間

通過建立水文測區,對測區內的水文站點進行統一的監測管理,為測區內的政府統一提供水文服務,使水文服務更好地與水利事業、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相適應,符合“大水文”發展理念,也有利于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對水文工作的直接支持,提升水文影響力。

3.有效化解困局,促進福建水文又好又快發展

通過水文監測改革,整合現有基層測站人員,探索新的用人機制,采用購買勞務服務和技術服務外包方式,減少了對水文監測人員數量的需求,能有效解決水文監測工作量成倍增加人員編制增加難的矛盾,將有效破解我省水文監測面臨的諸多難題,促進福建水文邁入又好又快發展的軌道。

經濟效益

1.節約了人力資源

實施水文監測改革后,可比傳統的水文監測運行管理模式少使用監測工作人員159人,大大地節約了人力資源。而且,隨著水文監測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水文監測和看護人員數量將不斷減少。同時,通過購買勞務服務和技術服務的方式,可不增加在編職工人數,也降低了用工成本。

2.節省了運行維護經費

實施水文監測改革,與傳統運行管理方式相比,每年可減少全省水文監測運行維護費用4346萬元。并且,隨著雨量、水位雙備份項目建設和視頻安全監控系統建成,看護人員可以逐步取消,駐巡測人員逐步減少,還可逐年降低年運行維護經費,經濟效益顯著。

、保障機制

(一)組織保障

加強組織領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要把水文監測改革工作納入各級水文部門的年度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確保水文監測改革順利實施。要統籌規劃、周密部署、穩步推進,并加強監督檢查和監測質量考核,確保水文監測改革各項工作有序穩步開展。

(二)人力保障

一是根據現有水文監測站網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水文監測人員編制;二是采用外聘人員方式,根據工作需要,適當聘用部分人員;三是逐步推動向社會購買服務;四是對現有基層水文測站人員、外聘人員、社會購買服務人員進行整合,按各水文測工作任務輕重,重新配置調整人員結構,基層水文測站人員主要從事測區管理、專業技術培訓和指導、水文監測指導、水文資料整編、水文情報預報、水文專業服務等,并對其他人員進行統一管理;其他外聘人員、社會購買服務人員主要從事水文監測設施設備的維護、站點看護和部分專用水文站點技術要求較低的水文監測業務等。

基層水文測站人員、外聘人員、社會購買服務人員均嚴格按照各水文監測站點的《測站任務書》開展工作。

(三)技術保障

1.優化水文監測方式,提高監測效率

建立巡測為主,巡測、駐測和應急監測相結合的監測方式,有條件的測站實行有人看管、無人值守的管理模式。著力提升應急監測能力,制訂應急監測預案,合理配置應急監測資源。

2.加強新技術的應用,提高監測能力

充分利用國內外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加強水文監測新設備、新儀器、新技術的應用研究與推廣。同時,要建立健全水文監測設施設備管理制度,保障測區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和升級改造。

3.加強水文業務管理,建立質量管理體系

編制以測區為單元的水文監測任務書,制定各類水文要素的監測方案和應急監測預案,構建水文資料實時質量控制機制,運用質量管理手段和方法,強化過程管理,全面提升水文行業現代化管理水平。

4.提升信息共享水平,豐富監測服務

建立全省水文監測信息管理系統,加強部門間數據交換和業務交流,實現信息共享;逐步建立全省統一的水文資料在線即時整編系統,優化水文資料整編環節;逐步建立全省水文測區服務平臺,提供多樣化的水文產品服務。

(四)資金保障

一是適當增加國家基本水文站網的運行維護費用,并列入財政預算;二是增加專用水文站網的運行維護費用,并列入財政預算;三是建立水文監測站網基礎設施建設和水毀修復專項經費,并列入財政預算,可根據水文監測站網運行過程中實際需要及時對水文監測站網進行升級改造。

五)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并嚴格落實,有效推動水文監測改革和水文資料整編改革;二是建立健全水文監測制度,推進水文質量標準化建設工作;建立與測區相適宜的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把測區水文監測成效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獎勤罰懶,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相關鏈接